坦桑尼亚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令人回味无穷,为游客创造了缤纷的回忆。
人类文明的曙光升起于人类在东非和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诞生之时,从那时开始,坦桑尼亚就一直汇集着无数有着不同起源的各民族人民。从最初来自非洲南部和西非的班图移民到来自波斯设拉子和阿曼的阿拉伯人,再从葡萄牙人到德国人和英国人,坦桑尼亚的历史受到了许多民族的影响。坦桑尼亚人在1961年独立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坦桑尼亚有2600多万人口,分属120个部族,没有一个部族的人口在10%以上。苏库马人是坦桑尼亚最大的部族,与包括尼亚姆维齐人、马孔德人和乞力马扎罗地区的查加人在内的其他部族一起居住在坦桑尼亚西北部、维多利亚湖以南的地区。苏库马人很有经济头脑,依靠棉花种植和养牛过上了好日子。
与其他非洲国家不同的是,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坦桑尼亚人。这恰恰是统治这个国家长达二十多年的领导人朱利叶斯·尼雷尔的理想。
坦桑尼亚北部的哈德扎比人是一个以狩猎和采集食物为生的族群,而依拉克乌人(Iraqw )则生活在姆布鲁中央高原,以高挑的身材、不变的姿势和轮廓分明的形象而闻名。他们自己种粮食和养牛。
马赛人可能是东非最知名的民族,他们是游牧民族,其生活与文化都以养牛为基础,牛成为用来衡量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工具。
马赛人是坦桑尼亚北部人数最多的民族,但只占据着以前游牧的区域中的一小块地方,现在这片区域大部分成了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马赛人很好辨认,他们常穿纯红色或纯蓝色的衣服并用赭石颜料涂抹身体。
马赛大草原北边、乞力马扎罗山的山坡上住着查加人,他们依山耕种。通过合作耕种,他们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戈戈人生活在多多马附近,由于缺水,经济发展缓慢。从前好战的赫赫人住在伊林加地区的高地草原上。
马孔德人以其精细的乌木雕刻而闻名国际,雕刻作品在东非大部分地区都有售。他们生活在马孔德高原沿岸,相对与世隔绝,因此有较高的民族自我意识。
尼亚姆维齐人的族名意思是“月球上的人”,可能是因为居住在西部而得名。尼亚姆维齐人曾经是伟大的商人,现在种起了庄稼。19世纪的欧洲探险家认为他们是内陆最有影响力的群体。
哈亚人居住在尼亚姆维齐人居住地西北的维多利亚湖沿岸,早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种植和交易咖啡,今天已经建立了茶叶和咖啡加工厂。哈亚妇女会制作精致的手工艺品。
哈族人生活在森林和灌木丛中,他们对神秘主义有着深深的信仰。他们与长角牛一起生活在相对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身上披着兽皮或树皮。哈族人以其艺术表现力而闻名,尤其是他们的舞蹈和庆祝仪式。
坦桑尼亚人会告诉你,各民族之间相对和谐的原因是除了母语之外,几乎每个人都讲斯瓦希里语。
今天,绝大多数人已接受并能流利使用斯瓦希里语,英语也已普及。 由于这种状况,120个部落语言中,有很多会随着每一代人的出生而慢慢消亡。 另一方面,斯瓦希里语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广泛应用于与各国的交界处。
斯瓦希里语别列为十大国际语言之一。除坦桑尼亚外,肯尼亚、乌干达、刚果(金)、赞比亚、马拉维和莫桑比克等国都在使用这种语言。
分享这个页面